明博体育教育培训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7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2-10 21:14:18

  您提出的“关于清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无序野蛮生长,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超前培训,无谓加重了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教育部高度重视,按照标本兼治、内外联动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联合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2018〕80号)(以下简称《意见》),经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8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各地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培训机构发展。

  符合标准是规范发展的前提,为此,《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训机构在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等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制订具体标准。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依据《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份的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进一步细化了师资、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基本构建了从上到下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培训机构的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准则,引导培训机构按标设立,规范经营。

  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各地对辖区内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摸排整改,截至2018年底,九成以上的问题机构完成了整改。2019年上半年,各地聚焦反复抓、抓反复,重点对辖区内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并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普遍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对培训机构再次进行全面摸排,重点排查了超前超纲教学、“非零点教学”等问题,处理了一批屡教不改的培训机构,如北京市采用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热点区域进行两轮督查,校外培训环境得到有效整顿明博体育。天津市持续开展妨碍义务教育实施专项检查、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营造高压态势,形成严管震慑。

  为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2018年底教育部建成了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面向群众提供查询和投诉功能,将校外培训机构置于全民监管之下。各地普遍安排专人负责,将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营业执照、培训班次等核心信息加快录入平台,及时公布黑白名单,广泛接受各方监督。

  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意见》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开展的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为指导各地抓好落实,2018年11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教基厅〔2018〕10号),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教研部门、教师培训等专业机构作用,抽调或聘用学科教师、教研人员,组建稳定、高水平的学科类培训班审核、研判专家团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参照《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核操作指南》,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审核、研判办法,做好学科类培训是否超前超标教学的认定工作。各地普遍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开展备案工作,从教育部调研抽查的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基本做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档案管理规范,信息备案完整,培训机构超前超标教学问题也得到了遏制。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明确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再次要求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严禁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普遍开展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治理活动,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规范了中小学校招生录取、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管理工作,严肃查处了一些违反招生规定和考试排名的行为。

  教育部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将“五育”内化其中。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的制度规范。教育部先后印发《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教党〔2012〕5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教思政〔2015〕1号)等多项文件,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将开展志愿服务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二是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志愿服务理论教育。支持高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依法自主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支持高校开设志愿服务相关课程,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实践。三是开展志愿活动,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教育培训。在中小学全面实施“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系列活动,在中职学校举办“文明风采”德育主题活动,在高校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帮扶活动,打造具有鲜明教育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四是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功效。积极倡导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积极推动下,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组建了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加强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积极倡导、共同指导学生志愿者到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意见》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强调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特别是明确提出,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教育培训、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切实保障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按照这些政策要求,教育部加强对各地的调研指导,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解决课后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题,缓解学生下课后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力。各地积极推动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如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总体上有近七成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地方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支持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好“三点半”难题。

  经过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治理工作非常复杂,仍面临诸多困难。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加快落实《意见》要求,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加快落实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依法开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让校外培训机构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明博体育明博体育